本報記者 劉嵐 文/圖
  12月1日,陽光努力地照著大地。在贊皇縣陽光小學的校園裡,孩子們收到了翟營大街小學師生及社會愛心人士捐助的衣物、書籍、文具、體育用品,還與城市的孩子共同分享了一堂感恩教育課,在被關愛的同時,也懂得了付出和給予。
  一份放不下的牽掛
  此次愛心捐助活動的發起源於一份埋在孩子們心裡的牽掛。
  今年9月,翟營大街小學的5名學生曾被家長送到大山腳下一所寄宿制學校——— 贊皇陽光小學,去體驗留守孩子的生活。5天的相處,留守孩子的生活也成了他們放不下的牽掛。入冬了,這些小伙伴們的爸爸媽媽是否從打工地回來了?他們能不能在寒冬里及時換上棉衣?
  同學們想為留守孩子捐冬衣的想法得到了老師的支持,於是全校發起了捐助活動。不到一周時間,收集起了500多件衣服、幾箱圖書,愛心家長還自費購買了文具、體育用品和部分新衣。12月1日早晨7時,載著愛心學生、愛心家長代表的大巴發往贊皇。“讓孩子再去看看山裡的那些伙伴。”9月份曾來體驗生活的孔佳暉這次又來了,他的媽媽說,“上次待了5天,孩子收穫很大,這次聽說又來留守學校,我的一些朋友也要跟著來。”
  一堂特殊的感恩課
  在贊皇陽光小學,校長曹增利給城鄉的孩子們一起上了一堂感恩課,他希望孩子們在收穫的同時,懂得付出和給予。曹增利講起一位在外打工的爸爸,總是很自責,沒有給兒子提供優越的條件,沒能在拼爹的時代帶給孩子任何的“競爭優勢”,他說其實任何一個爸爸都是孩子最偉岸的靠山,不管他多難,他都會盡全力把最好的給孩子……
  感恩課還在繼續,來自石家莊的吳若溪突然跑下座位,撲進媽媽懷裡痛哭,她忽然間覺得爸爸媽媽很偉大。若溪的媽媽也流了淚:“孩子生病時、受委屈時、傷心難過時,都想鑽進媽媽懷裡,撒個嬌,找份疼愛,可留守孩子有的半年甚至一年都難見爸媽一面,他們自強自立的面對生活,他們的堅強其實讓人很心酸。”
  感動媽媽的心裡話
  活動當日贊皇陽光留守學校的安康博收穫了最大的幸福,從打工地回來的媽媽趕到學校來看他了。在對爸媽說說心裡話的環節,安康博講了對外出打工爸媽的想念和牽掛,也講了藏在他心底的承諾——— 長大了,我要努力工作,讓你們過上好生活。
  泣不成聲的媽媽一把把兒子抱在懷裡,一個勁兒說著:“謝謝孩子,謝謝孩子!”康博的媽媽說:“我去新疆嫁接棗樹,一走就是半年甚至一年,孩子小時候個子長得快,半年不見就高一大截,每次回家想給孩子買件衣服,買雙鞋子,都得打電話問他奶奶身高、鞋碼。”說著說著,媽媽又忍不住哭了,“也不想扔下孩子,但出去打工掙錢,也是為了供孩子能念書長大有出息,孩子越懂事,我心裡越覺得對不住他。”
  “我還有個姐姐”
  愛心家長們把帶過來的衣物,按照棉衣、單衣分類,並按衣物大小一堆一堆的排好,以便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去選擇,可孩子們沒有一個主動走上前去。校長曹增利說:“他們不會自己主動去拿,老師允許了,大孩子會讓小孩子先去挑。”
  一位愛心家長拉過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,挑出一件嫩綠色的棉衣穿在她身上,孩子低著頭緊盯著衣角上的小花,喜歡得不得了,兩隻手不知道怎麼放才好,生怕放下來弄髒了衣服。
  五年級一位女孩穿上一件黑色的羽絨服,很合身,可是她說:“脫了吧。”愛心家長說:“很好看,穿著吧。”女孩說:“我還有個雙胞胎姐姐。”孩子擔心自己的收穫會讓姐姐失落。
  在留守孩子中,有一些來自單親家庭或困境家庭,曹校長說,特殊的家庭境況讓他們比別的孩子更早的成熟懂事,更早的擔當起家庭的責任。“以前也有人給捐過衣服,有孩子穿的,也有大人穿的,如果有數量限制,很多孩子寧可自己不要,也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挑幾件。”
  終於見到了真的足球
  家長們還為學校購買了三角板、圓規等教具,還給孩子們帶去了毽子、跳繩、羽毛球拍等。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守著裝教具和體育用品的袋子,一直捨不得離開。“這個你拿出來玩玩吧?”一位愛心家長打開裝籃球和足球的袋子,孩子搖搖頭。“你摸一摸!”愛心家長鼓勵下,孩子用小手摸了摸白色的足球,把手在褲子上蹭了兩下,又在球上抹了一把。“是足球,用腳踢的,書上有,老師也講過。”孩子說,這是他第一次見到,之前他只玩過籃球。“雖然現在農村的孩子基本都能滿足吃穿,但是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他們多由爺爺奶奶照顧,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。”翟營大街小學學生米瀚倉的媽媽說:“心裡挺難受的,以後有機會一定接他們到市裡玩一玩。”
  米瀚倉媽媽建議,城市家庭不妨和鄉村的留守孩子多結些對子,給留守孩子溫暖和關愛的同時,對城市孩子更是一種影響和教育。
  (原標題:冬日陽光中一堂特殊的感恩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tppvg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